褚遂良、韩瑗、来济谋反案,许敬宗,李义府策划,高宗任杜正伦、辛茂将、任雅相、卢承庆为宰相
龙朔二年(662),朝廷派庞孝泰、苏定方征讨高句丽。此战,庞孝泰带着十三个儿子领军出战,双方大战于蛇水,唐军失败,庞家十四口全部捐躯
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高季辅兢兢业业,光大门庭,造福后人,结果他们一死,遇到不肖子孙,家族就遭了殃。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,伏诛,诸子流放岭南;杜荷参与到李承乾谋反案,被判斩首;高正业因为与上官仪交往过密,流放岭南。
总章三年(670年),李治召集重臣开会,核心议题是该不该把吐谷浑部落迁到凉州以南。对此,大家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左相姜恪发言了,他认为吐蕃军队凶狠强悍,战斗力爆表,若是把吐谷浑部落迁到凉州以南,显然是无法自保的,要解决问题,必须发兵征讨吐蕃,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。将军契苾何力也赞成开战,他认为对付吐蕃应该引蛇出洞,寻找主力决战,予以沉重打击,狠狠揍一顿对方就不敢嚣张了。一听军方又想开战了,文官出身的右相阎立本当即表示反对:打仗要钱要粮,现在又是饥荒,又是洪水的,实在不宜兴兵,没错,这个阎立本不是同名,正是如假包换的《步辇图》作者。两派角度不同,各有道理,互不相让,最后不了了之。
许彦伯有个孙子,名叫许远。唐玄宗年间,许远任睢阳太守。安史之乱中,叛军以十万余众围攻睢阳,许远和同僚张巡率数千人坚守城池,在内乏粮草、外无援兵的情况下,抵抗叛军十月之久,最终以身殉国
唐元和十年正月,宪宗诏讨淮西吴元济,吴元济遣使求救于河北藩镇王承宗、山东藩镇李师道。二镇久拒朝命,恐朝廷将其各个击破,乃数上表请赦吴元济,宪宗不从。李师道便派刺客数人赴京师,刺杀主持讨伐事务的宰相武元衡。元和十年六月初三日,天未明,宰相武元衡上朝,与随从出所居之靖安坊东门,有刺客自暗处突然出现,用箭射武元衡,随从四散奔逃,刺客牵武元衡马行十余步而杀之,取其首级而去。刺客又入通化坊,袭击了御史中丞裴度,砍伤其首、裴度跌入沟中,其所戴毡帽厚重。才得不死。其仆王义自身后抱住刺客大呼,刺客砍断其臂而逃。宪宗急命金吾骑军张弦露刃,护卫宰相出入,所过坊巷严加搜索,宪宗又诏令京师内外,大举搜捕刺客,获贼昔赏钱万贯,官五品;有敢包庇藏匿者,举族诛之。时成德节度使进奏院(时各节度使在长安均设有进奏院)有成德军卒张晏等数人,举止无状,众人多疑之。六月初十日,神策将军王士则等告成德节度使王承宗遣张晏等刺杀武元衡。于是宪宗命收捕张晏等八人,命京兆尹裴武、监察御史陈中师等审问之。六月二十四日,宪宗诏以裴度为宰相(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),把用兵征讨之事悉委托给他,攻讨淮西吴元济更急。陈中师等审问张晏等,他们全都服罪,承认是他们杀死了武元衡。刑部尚书、同平章事张弘靖怀疑其所供不实,屡言于宪宗,宪宗不听。六月二十八日,诏斩张晏等五人,杀其党羽十四人。但真正的刺客并未捕获。其年八月,东都洛阳擒获在城中作乱的李师道部下,经审讯,才知杀武元衡者,乃李师道所遣刺客,已逃归淄青。
房先忠:房仁裕长子,历官银青光禄大夫、宋州刺史,赠左金吾卫大将军。房涣,房先忠之子,写《七岩山摩崖题祖铭》。
李弘身体羸弱,四岁时差点夭折,玄奘还为他祈福。高宗专门为他建立了西明寺(延康坊 )和东明观。
白居易在长安租房18年,一直在朱雀大街以东的常乐坊、新昌坊和昭国坊等处打转,最后买房在新昌坊。
五更天是指寅时03:00-05:00时间段,古代城镇,通常在戌时一刻(19:12)关闭城门,寅正四刻(4:48)开启城门。关闭、开启城门,以鼓声为号,关闭城门时鼓声称为“关鼓”,开启城门的鼓声称为“亮鼓”。夜间派人巡城,前半夜、后半夜,各分两班,以鼓声为交班信号。四班巡城,共有三次交班,连同关鼓、亮鼓,共有五鼓。开班、三次交班、收班,是为五更。小城镇,没有钟鼓楼,则敲击铜锣为号,因锣声刺耳,故五更也称五惊。
永昌坊和光宅坊这两个地方是“待漏之处”,就是那些官员出去准备上朝议事了,然后就在这两个地方等着。翊善坊就是一些太监宫女住的地方,方便去伺候皇上,当时的高力士
就住在里面。达官贵人们都住在东城区的几条街上。像永崇坊就住过一个特别有名的人——安禄山,安禄山刚来长安的时候就住在永崇坊。
平康坊,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如果没有平康坊,唐诗的产量和质量可能都得减一半。李商隐的《无题》:昨夜星辰昨夜风,画楼西畔桂堂东。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。嗟余听鼓应官去,走马兰台类转蓬。李白的《赠段七娘
》:罗袜凌波生网尘,那能得计访情亲。千杯绿酒何辞醉,一面红妆恼杀人。平康坊这个这个地方诞生了太多的才子佳人和爱情故事了。
紧邻着平康坊的就是崇仁坊,崇仁坊是所有这些等着授官的人住的地方。唐朝是这样的,你科举考试过了,只是说明你有做官的资格了,但不代表你就当官了,要等有空缺。有的人等一年两年,有的等三年四年。这些人平时待在崇仁坊也没有什么事情干,就常常会到平康坊去。孟郊的《登科后》: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
唐时京兆府办公地点在长安城西部的光德坊东南隅
永隆元年(680)四月戊辰,“黄门侍郎裴炎、崔知温,中书侍郎王德真并同中书门下三品”[插图]。这三个人中崔知温是英王(李显)府司马,王德真是相王(李旦)府司马,裴炎则是王德真的外甥
德宗朝发生了泾原兵变,一代名将段秀实因公殉职,德宗念其忠烈,追赠太尉并赐宅后人
李淳风的前前任太史令傅奕在玄武门之变前几天,观察到太白星两次在白天出现,就去秘奏唐高祖——不是告密,而是正常的工作汇报。这个天象推动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
给高宗治病的这位秦鸣鹤是一位来自东罗马的医生。
这个秦鸣鹤以秦为姓,也从侧面印证他来自大秦(东罗马)。景教实际上是基督教的异端分支,叫聂斯托利派,在叙利亚有分支机构。后来景教的传教士一路东行来到长安,并且在长安建立教堂,很多大臣都参与其中。这实在是文化奇迹。
李治生前可能还服用过一种东罗马传来的药丸“底也伽”(Therica)。《旧唐书·拂菻传》记载,拂菻“乾封二年,遣使献底也伽”[插图]。据学者考证,这是一种含有罂粟成分的万能解毒药。拂菻国也称大秦,是隋唐时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称呼。李治特别热衷炼丹术,孙思邈、叶法善都是他的咨询对象。但是底也伽不是丹药,而是将多种药品粉碎混合再用蜂蜜调合而成的药丸,又称威尼斯蜜。这种药因为含有鸦片成分,所以对治疗头痛、眩晕、耳聋有一定效果。高宗主政时曾颁布了世界上第一本国家级药典《新修本草》,其中就记载了这种药:“底野迦,味辛、苦,平,无毒。主百病,中恶,客忤邪气,心腹积聚。出西戎。云用诸胆作之,状似久坏丸药,赤黑色。胡人时将至此,亦甚珍贵,试用有效。”[插图]也有人说,《唐本草》著录的这味药味道苦辛,应该是经过了印度的改造,以印度眼科医术为中介传入中国。毕竟这种药最早被叫作威尼斯蜜,很可能是甜的。有学者说应该是后来受印度的影响,里面加了蛇胆,味道就变苦了。胡人把这种药贩卖到中国时都当作珍品售卖,所以价格很高。《唐本草》说它的药效不错,高宗用后疗效怎样就不知道了。
萨珊王朝是波斯祆教的最后守卫者,被阿拉伯人所灭
咸亨三年的时候,负责太子在东宫饮食的邢文伟,不但减少了太子的膳食供应,而且还上书批评太子很少接见宫臣。
675 年,李弘跟着皇帝皇后去洛阳的时候,在合璧宫绮云殿去世了,当时他才 23 岁。
诗人宋之问游历至杭州,夜宿灵隐寺。一天夜晚,皓月当空,宋之问睡不着,就在殿外长廊漫步吟诗。
吟出“鹫岭郁苕峣,龙宫锁寂寥。”两句后,一时想不出对应的下句,正苦思冥想抓耳挠腮时,旁边走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,随口对出:“楼观沧海日,门对浙江潮。”宋之问连声称妙,五言诗《灵隐寺》就此创作完成,后来成为宋之问的成名之作。
鹫岭郁苕峣,龙宫锁寂寥。
楼观沧海日,门对浙江潮。
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
扪萝登塔远,刳木取泉遥。
霜薄花更发,冰轻叶未凋。
待入天台路,看余度石桥。
纵观全诗,就数老和尚那两句最为精妙,堪称点睛之笔。
第二天一大早,宋之问去答谢老僧,遍寻不见。问方丈,才知道那位老和尚是云游到这里的,天不亮就离开了。
宋之问不死心,觉得老僧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,追问是何来历?方丈四下张望了一番,压低声音悄悄告诉他:“那个老和尚,便是当年销声匿迹的骆宾王。”
671年,王勃返回长安,在朋友凌季友的推荐下,谋得了虢州参军一职,生活倒也闲适。
然而,这种平淡并未维持多久,由于政治上的幼稚,复出的王勃很快便遭遇了平生第二次沉痛的打击。
在其任虢州参军时,官奴曹达犯了罪,王勃一时心软将其藏了起来,后又怕走漏风声,便杀死曹达,结果因此犯了死罪,被关进大牢。
好在后来恰逢唐高宗改年号,天下大赦,王勃才保住一条命。
唐代的坊正,虽无官品,但“掌追呼催督”,在“夜禁”时间内为坊内居民发放通行证明,是里坊的直接管理者。
里坊内部空间一般划分为十六区,即“大十字街、小十字巷”的布局(见图3)。与之对应的坊内道路分为街、巷、曲三级,道路宽度分别为15米、5米和3米。这样的道路宽度比今天的大型居住社区要宽许多,而坊外的道路则更宽,普遍在55至100米,最宽的南北轴线朱雀大街达到150米。
东宫位于太极宫的东翼,在东宫和太极宫之间,有一扇通训门。此门是太子殿下进入太极宫的VIP通道,非常方便。不过,此门大多数时间是封闭的。就算贵为太子,也要从东宫的北门出去,沿着北城墙向西走,从玄武门进入太极宫。
在掖庭宫西南部,有个叫内侍省的神秘机构,它是掖庭局的上级单位,也是皇宫权力最大的主管机构。宦官和宫女、宫廷的礼仪法度、朝廷命妇的籍册等都归内侍省管理。有时候,内侍省还要传递皇帝的口谕和圣旨。
唐朝初年,内侍的级别是从四品。开元年间,由于高力士、袁思艺等宦官表现突出,李隆基新设了两名内侍监,级别为从三品。如果做到内侍监的高位,说明在宦官领域,人生已经达到巅峰。
出产于浙江绍兴的缭绫是一种精美的丝织品,铺在地上有白烟花簇雪的视觉冲击,用它做成“昭阳舞人”的“舞衣”,价值“千金”。
唐代的北方才是丝绸主要产地。河南道仙、滑二州的方纹绫,豫州的鸡鶒绫、双丝绫,兖州的镜花绫,青州的仙文绫;河北道恒州的孔雀罗、春罗,定州的两窠绫;山南道荆州的交梭縠子,阆州的重莲绫;剑南道益、蜀二州的单丝罗,益州的高杼衫缎,遂州的樗蒲绫,都是花色绮丽的贵族使用的丝织品。
杂糕,是孙思邈建议的制作法,即将猪肚、猪肠内填淀粉、肉末,配制花椒、茴香、肉桂等调味药品。后来店家把孙思邈所赠药葫芦悬挂在店门口,杂糕也有了俗名,叫“葫芦头”。今日在西安,除了有羊肉泡馍,尚有“葫芦头泡馍”。葫芦头,即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,因其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,故名。葫芦头泡馍即以此段肥肠与掰碎的饦饦馍加其他辅料、调料,用滚沸的肉汤泡(浇泡)制成。
这些夜间巡逻的兵丁,在唐代被称为“街弹”和“逻卒”。他们主要负责两项工作,一项是负责衙门前的治安;另一项是晚上衙门关闭后,负责收取上级部门,或者其他衙门发来的紧急公文。
安禄山大军过后,河北各郡起兵,抗拒叛军。首倡者为平原郡太守颜真卿,呼应者是其堂兄、常山郡太守颜杲卿,还有河北诸郡县效忠唐朝的官吏。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起初,颜真卿觉察到安禄山将反,早就利用霖雨天气,修城墙、挖城壕、检阅丁壮、储备军粮,做好防御的准备。安禄山以为颜真卿不过是一介书生,没有把他看在眼里。安禄山起兵,命颜真卿以平原郡和博平郡的守军七千人防守黄河渡口,颜真卿立刻派司兵参军李平走偏僻小道至骊山,把这一重要消息上奏,玄宗才确信安禄山已反。
潼关大军虽盛,却没有后继的军队,万一失守,京师安危令人担忧,请选三千监牧小儿,在苑中训练。”玄宗答应了。这里的“小儿”不要理解成小孩子,当时在监牧、五坊和禁苑负责警卫的士兵,统称为“小儿”。监牧是皇家养马场,五坊是皇帝饲养猎鹰猎犬的官署,分雕、鹘、鹞、鹰、狗五坊,禁苑就是皇苑。这些地方都有卫士,这些卫士称“小儿”。
一天,一个名叫曹达的官奴前来投奔他。此人是他在长安学医时老师曹元的远房亲戚。官奴是因为各种原因没入官府的奴隶,官府登记在册,私逃就是重罪,抓回去会被严厉处置,容留他们的人也是犯罪。就如对待逃犯一样。王勃一开始有曹元的关系,不好驳了老师面子,就把此人收留了。王勃万万没想到,这个曹达来历不小。武后姐姐有个儿子,名叫贺兰敏之,袭封了武士彟的周公爵位。贺兰敏之貌美帅气,狂放无忌,不仅在守孝期间听妓,而且染指太子妃。据说还跟武后母亲有染,甚至想对十岁的太平公主下手,真正丧心病狂。武后忍无可忍,将其流放,所有与其交游的人要么流放岭南,要么没入官府为奴。曹达因为跟曹元学过医,而且懂音律,遂成为贺兰敏之府中帮闲。贺兰敏之被废,他被没入官奴。王勃知晓了曹达来历,非常害怕,生怕累及其身,就催促他赶快走人。没想到曹达就是不动身,王勃一气之下,就把曹达杀了。其实在当时,杀奴并非大罪,好多人都杀过奴隶,不过杀的是家奴。比如茶圣陆羽,有个十三岁的家奴,因为熬茶水时候打了盹,把茶水熬废了,陆羽一气之下,就把可怜的小家奴扔进炉子里烧死了,屁事没有。但是王勃杀的人不同,因此很严重。没多久,不良人就追查到王勃这里,他的同事们也有知情者,积极向官府举报,王勃被打入大牢,按律当斩。父兄们再次积极奔走斡旋,王勃才没有秋后问斩。王勃在牢中整整住了三年,直到咸亨五年(674年)八月,李治追封了李、李渊、李世民三代祖宗,自称天皇,武后称天后,改年号上元,大赦天下,王勃才被放出来,时年25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