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建筑结构——柱子

柱是建筑物中用来承托建筑物重量的直立杆体。根据柱子的位置,可以将它分为檐柱、金柱、中柱、童柱、瓜柱、角柱、廊柱等;根据柱子的截面形状,有圆柱、方柱、六角柱、八角柱;根据柱子的材料,有木柱、石柱等;根据装饰来看,又有雕龙柱、油漆柱、素面无饰柱等。

柱础

柱础的作用是承载与传递上部的负荷,防止地面湿气对木柱的侵蚀。柱础有隐于地下和凸出于地面两部分,富有时代特征,汉代出现了圆形、动物纹柱础,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,出现了莲花瓣形柱础,唐宋时期大多为覆盆式,明清时期,多为鼓镜式。

鼓蹬

南方地区多雨潮湿,都用较高的鼓状石墩,称为“鼓蹬”。

覆盆

覆盆是柱础的一种发展形式,唐宋时期最为常见,呈盘状隆起,像是倒置的盆。不加雕饰的覆盆称为“素覆盆”。

莲瓣柱础

柱础的表面雕饰有莲花,有仰莲和俯莲,以仰莲形式居多。

云凤柱础

表面雕刻有云朵和飞凤形象,大多为地方做法,而非官式做法。

合莲卷草重层柱础

合莲就是俯莲,花瓣朝下,柱础上有两层雕刻,上层为合莲花瓣,下层为卷草纹,极富装饰性与艺术性。

刻狮柱础

柱础雕狮大多采用浮雕手法,也有部分采用圆雕手法。

如意形柱础

如意形柱础是将柱础的平面做成如意形状,表面可作雕刻,也可不作雕刻,其本身的形状很美,线条圆润,造型大方。

多层莲瓣柱础

柱础表面雕刻有多层的莲花瓣,在功能性之外又极富艺术性与装饰美,一般是处在下层的莲瓣组合的面积大、上面的小。

浮雕花草柱础

柱础表面有浮雕的花草纹样,形状不一定是哪一种,可方、可圆、可六角、可八角。

瓜楞纹柱础

瓜楞纹既是柱础表面的一种装饰,也影响到了柱础的平面形状。

圆雕人物柱础

将柱础中段做成凹进的束腰形式,使柱础成为须弥座形式,人物就雕刻在束腰处,以手和头承托着上枋,既美化了柱础的形象,又不会因为中部变细而减弱它的承重功能。

花瓶式柱础

将柱础的形状雕刻成花瓶形,轮廓线条非常优美。

梯形柱础

窄边在上,宽边在下,具有极好的稳定性,适用于柱子负荷较大的建筑中,表面也会有一些装饰。

檐柱

建筑物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,叫做“檐柱”,也叫“外柱”。

金柱

除了处在建筑物中轴线上的柱子外,其余都叫“金柱”,距离檐柱较远的称做“外金柱”,较近的称做“里金柱”。

童柱

童柱是下部不落地的短柱,其下端直接立在梁、枋之上。

瓜柱

瓜柱,是一种特别的短柱,它立在两层梁架之间,因为其形体短小,宋代时就叫它“侏儒柱”或“蜀柱”。

通柱

通柱就是建筑物中由地面一直通达屋顶的柱子。

抹角柱

抹角就是抹去棱角,将一根方形柱子的四角切去,在明清建筑中较为常见。

梭柱

两端细,中间粗,形如梭子。宋代以后就极为少见。

包镶柱

中间用一根较大的木料作为心柱,四周用多块较小的木料包镶。在清代时较为常见。

梅花柱

梅花柱是将方柱的四角做成两个梅花瓣形式,这样的柱子的截面形状更像一朵海棠花,清代时又叫做“海棠瓣”。

瓜楞柱

将普通圆形柱子的外表面做成多瓣形,看起来犹如瓜的纹路,这样的柱子叫做“瓜楞柱”,比普通圆柱更富有变化与美感。

雕龙柱

雕龙柱就是柱子上雕有蟠龙,雕龙柱大多采用浮雕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