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拙政园
拙政园,又名满洲园,十六世纪初,王氏献臣建于元代寺庙遗址上。
清初为陈氏所得。清朝驻军,扩充而改为将军府。
1679年,为常州道署所在,旋即复为私有。
约1742年,蒋氏整修复之,起名“复园”。
此后一百年间,两易其主,咸丰兵燹时,尝为洪杨将领据为治事之所。兵乱之后,用作巡抚官邸。
1872年,改为“八旗奉直会馆”,因有满洲园之名。
1911年辛亥革命后,清廷撤离,园林遂对外开放。
2、狮子林
狮子林,邻近拙政园,原为宋代官吏产业,至元代售予寺院。1342年始营叠石,经年累积,遂成今日所见之假山。
石山声名远播,影响广泛,园成四十年后,倪瓒作《狮子林图》。
明末之际,园寺分开,乾隆皇帝曾造访此园,时属黄氏。
狮子林之称,似有两种解释,其一在于石山,一峰叠石,正似此兽;其二,另有人认为,惟则来自浙江天目山邻近所谓“狮子峰”之寺院,因而将其在苏州叠石命名为“狮”,以志旧时之忆。
1917年,该园转予贝氏,贝氏以染料交易而致百万巨富。园内假山无大变动,其余部分主要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完成。画梁雕栋,鬼斧神工,以炫主人之富有。
3、留园
留园,原名刘园,位于城外,最早可溯至十六世纪中叶,为徐氏东园。
1794年,归刘氏,遂名。1876年为盛氏所得,新主希望保留园林旧有声誉,维持其音不变,重新命名为留园,以寓“停留片刻”。
盛氏既富且贵,增拓新建,花费无度。留园中部极为精彩,东部则为一座错综非凡之迷宫,由为数众多之庭院与游廊构成,其间包容精选奇石。总体格局,宏丽轩举,胜境天成。
4、环秀山庄
环秀山庄,景德路旁,原为五代(十世纪)一座皇家园林。宋属朱伯原,名“乐圃”。元季归张氏。
约1470年,售予杜东原,后又转归仕人申时行。清乾隆年间,经蒋氏手。
假山石洞,小而精巧,远胜狮子林之巨堆,并可用作密斯所谓“少即是多”之完美例证。
咸丰兵劫,略有损坏。1898年修复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汪氏所得,其时赠予家族,作为福利机构,从此亦称“汪义庄”。
5、怡园
怡园,自得之园。位于城市中心,明代吴姓住宅之西。
现存园林主要部分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,一位富有退休官僚顾文彬所筑,其后裔(大多为文人与画家)加以扩充,并因此在布局中留有诸多影响,但效果不甚理想。其因在于,苏州拥有太多佳例可资仿效,反成障碍,不利于做出最优选择。
园内收藏宋代、明代家具,嘉木莳花,数不胜数,称著一时。
6、沧浪亭
沧浪亭,号称苏州现存最古之园林。始于十世纪,节度使孙承之别业。
约百年后,宋代文人苏舜钦购置其处,于水边起亭,遂成著名之沧浪亭,亭名亦成该园之名。
十四世纪,宅园转为僧院。十六世纪中叶,僧人文瑛复制一亭,沿用前名,僧院又转回园林。
1695年,园地扩增,沧浪亭移至小山顶部,即现在位置。
1827年,园林修缮,零星增添若干新屋。咸同兵火,园林受损。
1873年,进行大量重建。小坂逶迤,花木扶疏,颇具郊野之气息,是园与苏城及他处众多园林有所区别。
园墙附带颇多漏窗,曾有一百零八处,却无两者相互雷同。嵌花露孔,式样变幻,逸趣横生,亦为佳话。
7、网师园
网师园,始于1174年,退休官僚史正志之别墅,称“渔隐”。几世纪来,池馆萧条,渐就荒废。
约1765年,园产归宋宗元,重修复建,名“网师”,以复古意。此后,该园再遭弃置。十八世纪晚期,瞿远村购之,复修增建,改称“瞿园”,并于布局方面建树颇多,遂如今日所见。
寓居网师之画家,先后不止一位。园内美景与浪漫气息,无疑有利于艺术创作,激发灵感。
园林中央,水池一方,略有建筑,将景色分为南北两区。南部为主人娱乐之所,北部则为读书之处,以适更为正规事宜。园之东部有连续庭院,与厅堂相续,足纳大型家庭。
8、西园
西园,距留园不远,一度曾为其附园。十六世纪,徐氏家族持有东园(今留园),故命名此分离邻园为“西园”。后赠予僧院,成寺庙园林。
咸同兵燹,佛殿园林,俱成灰烬。旋即于1892年,又得重建。
园林中央,碧水一池,其中又坐落巨亭一座。寺院塘池用于佛教善行,将钓者在别处捕获之活鱼,在此放生。长久以来,园林已与庙宇隔离。
9、耦园
耦园,双生之园,其现有场地东部之起源,最初应属清初退休官吏陆锦之涉园。其后几经易主,最后于1875年,为退休官僚沈秉成购得。
旧园不仅全部修复,进而合并东部院落,于此另建一较小园林,整体园墅为之一扩。园中,存有一座珍本藏书楼,并以湖石装饰庭院。东西两园并置,主人因而称此联合为“耦”。
民国时期,全部园产归纺织实业家刘氏,直至1950年,刘氏赠予地方政府。
两园规模并不均等。东部较大且制作更为精致,辅以令人称羡之黄石假山,园之大部于清初之际即已建成。东园假山充满自然魅力,可为样板。苏城尚无其他同类可以与之媲美。
10、艺圃
艺圃,又名药圃,十七世纪初,为著名文人,画家文征明之曾孙文震孟所建。十七世纪中叶,改名“艺圃”(艺者之园)。
池水位于园之中央,布局得当,将这中等规模之园林,隔为南侧假山园林与北侧一组建筑。假山密布繁茂植物,精巧石峰,蜿蜒曲径,均为优秀样板。但其朝向有误,导致自北岸观赏而遇眩目逆光,效果因此减弱。
水池西南,有小院,以墙分隔,中有小溪、叠石,与建筑物相接,异常精美。“乳鱼亭”位于池之东岸,其木构架可溯至明代。
11、鹤园
鹤园,苏州众多小型园林之一,清朝末年之际,退休官僚洪鹭汀修建。
入口门厅为五开间建筑,或许过于正式显赫,敞对园林,经由连串曲折游廊,访者得以穿行不同建筑之间。
水池位于园林中央,周边环以叠石、建筑与植物。
三座几乎同样之厅堂成为园林主景,该园以两种手法极大缓解由此产生之单调。其一为邻近西墙之“梯形馆”,其二为带有六角凉亭之南侧小丘,园林四周均配有精选植物。
12、拥翠山庄
拥翠山庄,迄今所知该类园林之罕见样板。1884年,朱氏及其友人营建。
约十一点五米高差内,一条狭长山地分为四层平台,其上置落房屋、林木与叠石。阶台之上,游者得以极目眺望,园林台景,四周郊野,融为一体,将视野延至地坪,虎丘之塔亦可尽收眼底。
13、高义园
高义园,为另一座山地园林,位于苏城之西,约十千米,地处著名景区天平山麓。
晚秋时分,天平遍布红艳枫树、柑橘以及栗色栎树。有传闻言,尝有年轻文人,寒舍居焉,天平佳景,怡然载之。该文人并非他者,正为十一世纪北宋伟大政治家范仲淹。
园产为后嗣增扩,呈多层阶台之别墅,树丛、溪泉、巨砾和石洞,为其增辉。清帝乾隆,曾访此园,题“高义园”之称,为示其对范仲淹道德品质之敬仰。十一月时,为游赏最佳季节。
14、残粒园
残粒园,建于清末。原为盐商宅院之小庭园,仅一百平方米。一湾碧池,人工挖凿,湖石衬砌,若干凉亭环绕院墙,建于山顶,为小型园林建筑之典范。